然而,專業影評人對票房的預測,就有可能出現雜訊,因為票房會有客觀數據。
而歐盟的55套案明訂擴大ETS,將排放上限從今年開始逐年減少4.2%,並把高碳排的航運業列入其中,擬定更高規格的減排計劃。除非進口商所屬國和歐盟一樣有ETS市場,或是能證明已在原生產國支付碳成本,否則都得嚴格納入CBAM機制中。
部分生產高碳商品的企業為了規避上述法規,轉而把工廠移到規定相對寬鬆的國家,造成「碳洩漏」(Carbon leakage),使全球總排放量不減反增。許多國家早已著手對應,而台灣對此是否建立更明確的法律規範、碳排放交易系統或其他機制等,或許還得等上一段時間。考量歐盟為台灣汽機車零組件外銷的重要市場,未來對該項產業可能產生的衝擊影響不可不慎。先前我們曾分別向大家介紹過美國與日本是如何應對全球淨零轉型的挑戰,而在歐盟,7月中旬所宣布的Fit for 55 package(下稱55套案)內容涵蓋大量且複雜的政策革新,涵蓋能源、建築、交通、碳交易與氣候變遷等多項政策手段,目標在2030年溫室氣體須減量55%,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具企圖心、最有規模的氣候變遷應對方案。預料該制度上路後台灣產業如鋼鐵、水泥、紡織等產業將會首當其衝。
具體措施包含應停止化石燃料的補貼、運費應反應環境污染的外部性,以達成永續運輸的政策願景。今年5月國際能源總署(IEA)發布的《2050淨零:全球能源部門路徑圖》報告指出,在全球平均溫度增加不超過攝氏1.5度的前提下,有三大領域必須徹底轉型,才能實現2050年全球淨零排放,分別是能源生產、交通運輸與消費方式以地名為題,書寫民間生活圖景,重現各地區人文風情者,佔有九成以上的內容。
白居易兩首作品都是藉竹枝抒發主體感受,屬於借題發揮的寫法。再如楊萬里(1124-1206)幾首竹枝作品,堪稱書寫宋代民間風情的極佳樣本。劉禹錫在描繪夔州風光之際,敘及當地特有的畬田,可謂大大影響後代竹枝詞的寫作定勢,自此特定區的特殊風情,成為竹枝詞之書寫重點。(其一) 莫笑樓船不解行,識儂號令聽儂聲。
劉禹錫另有〈畬田行〉記述這種火耕,此法其實是一種順應當地自然環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耕種法。經歷一段時日,習慣新環境,真正融入在地社會,才有餘裕欣賞這些與過去經歷截然不同的自然風土與生活方式。
不勞戍口初相問,無義灘頭剩別離。縴夫在更鼓三槌時,已集結江邊準備拉縴協助大船渡過前溪。不論是蠻兒巴女齊唱竹枝,引起病中使君(白居易)的愁懷。怪來調苦緣詞苦,多是通州司馬詩。
撐折萬篙渾不枉,石磯贏得萬餘痕。渡頭少年應官去,月落西陵望不還。面對全新環境,迥異往昔生活經驗,首先思考的是如何逃避或適應。詩云:「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
其〈女竹枝歌〉:「南園一株雨前茶,阿婆手種黃玉芽。伍、唐宋竹枝詞之生態文學觀察 生態批評家格羅費爾蒂(Cheryll Glotfelty)在第一本生態批評讀本《生態批評讀本》(TheEcocriticism Reader)將生態文學定位為:「文學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研究。
時間不論長短,初至異鄉,不免心情惶懼。(其二) 船頭更鼓恰三槌,底事荒雞早箇啼。
劉禹錫〈竹枝詞九首〉第八首提及婦女負水持刀,上山燒畬。從生態視野觀照唐宋竹枝詞,其所表現的內涵,無不與生存環境相交涉。再如楊萬里〈竹枝歌七首〉(有序)寫丹陽縣江上縴夫拉縴的生活,頗能牽動讀者心緒。(其七) 詳觀這一組竹枝歌,細寫吳中兒郎拉縴的辛苦。著力大家齊一拽,前頭管取到丹陽。(其四) 仔細比對兩組竹枝詞作品,很容易發覺白居易旨在訴說聽歌感受。
小風不動還知麼,且只牽船免打冰。就唐、宋竹枝詞作者而言,更是若合符節。
他們聽取號令,一唱千和,齊力而拽,蹉前而行。質實言之,是詩人身處異方,面對異俗,所引發的情感紀錄與風土紀實。
宋・汪元量(約1246-1317)〈竹枝歌十首〉:「賈誼祠前酹酒尊,汨羅江上弔騷魂,耒陽更有一杯土,行路人傳是假墳。耕種之際,放火焚燒雜木,以其灰燼作為肥料。
宋・陳杰(生卒年不詳)更有〈男竹枝歌〉與〈女竹枝歌〉。」述及耒陽賈誼祠前故墳,相傳是假墳。雖然如此,兩首詩抒發「登高念遠」的神理韻味,依然一片神行,十分動人。或者聆聽江畔獨唱,竟多是好友元稹的詩作。
」敘及種茶阿婆之女,今年團欒摘茶,明年阿姊,不知將嫁往誰家,都充滿民間生活趣味。(其五) 月子彎彎照幾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在此先以唐・白居易(772-846)、李涉(806年在世)為例,他們與劉禹錫生活時代相近,各有四首竹枝詞,卻呈現兩種不同的表現方式。直到生活底定,開始深入當地社會,融入在地生活,並以詩文記錄異鄉風情。
撐得篙頭都是血,一磯又復在前頭。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所謂「燒畬」就是火耕,是夔州民間特有的耕植方法。
再看李涉〈竹枝詞〉云: 荊門灘急水潺潺,兩岸猿啼煙滿山。(其一) 巫峽雲開神女祠,綠潭紅樹影參差。以歲時為別的「寒食竹枝詞」、「新歲竹枝詞」、「遊春竹枝詞」,甚至有「仙家竹枝」、「難婦竹枝詞」、「燈市竹枝詞」、「踏鐙竹枝詞」、「題畫竹枝」等等,不一而足。廈門大學教授王諾為生態文學下的定義是:「生態文學是以生態整體主義為思想基礎,以生態系統整體利益為最高價值的考察,和表現自然與人之關係、探尋生態危機之社會根源的文學。
戲學當年度關客,且圖一笑過前溪。或因政爭,而謫居貶所。
所以初期竹枝詞作品,大半聚焦在作者投身邊鄙之際遇與感受。這對於習於「敬天畏人」,強調與自然必須和諧相處的傳統文人而言,實為必有的素養。
他們無不以所居之地為定點,極盡可能寫出迥異於故土的「地方性」,也就是說:竹枝詞其是一種最富於「地方感」的詩歌作品。(其二) 江畔誰人唱竹枝,前聲斷咽後聲遲。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